今年国庆档,有一部电影让不少人跌破眼镜配资论坛网,《风林火山》。
集齐了金城武、刘青云、梁家辉、古天乐、高圆圆这些华语影坛的“顶流”。
还特意在惠州搭了1.2亿的铜锣湾实景,拍了整整8年,结果上映后票房惨到单日不足400万。
连同期的动画电影《猪猪侠·一只老猪的逆袭》都比不上。
最后算下来亏损超过4亿。
明明是“王炸”配置,怎么就成了市场的“弃子”?
展开剩余94%今天就好好聊聊,这部让所有人期待又失望的大片,到底输在了哪里。
8年制作预算超支,矛盾不断
《风林火山》的“坎坷”,从筹备阶段就开始了。
2015年项目刚曝光时大家都觉得这会是部港片史诗,导演麦浚龙之前拍过《僵尸》,口碑不错。
计划投资1.38亿港币,虽然不算小数,但配上全明星阵容,看着也靠谱。
可没人想到,这一拍就是8年,预算还一路涨到了4亿港币,刷新了港产片的投资纪录。
钱都花在哪了?很大一部分砸在了实景上。
为拍铜锣湾的戏份,剧组特意去惠州按1:1的比例复刻整条街,光布景就占了6万多平方英尺。
可搭建过程特别不顺,遇上三次台风。
刚搭好的部分被吹坏,只能重新弄,光这一项就耗了三个月。
而且拍摄时不少大场面反复NG,比如枪战、爆炸戏。
拍砸了就得重新搭景、准备炸药,时间和钱都像流水一样花出去。
更麻烦的是团队内部的矛盾。
演员们对麦浚龙的工作方式意见很大,港媒报道说他不怎么和演员沟通,还经常突然消失。
金城武从开机拍到合约结束,立马就回了日本,之后再也没接任何戏。
麦浚龙想请他回来补拍,直接被拒绝了。
任贤齐的情况更僵,据说他因为角色台词和桥段不合逻辑,跟导演当场争执。
后来拍吊威亚戏时,替身因为拍摄超时受伤送医,任贤齐当场罢拍。
最后他的戏份被大量删减,电影宣传期也没露面。
连幕后团队都出了问题。
负责动作设计的熊欣欣,说自己做了90%的工作,结果电影海报上“动作设计”写的是别人。
自己只挂了个“客席动作指导”,气得他在社交媒体上直接炮轰麦浚龙“心理变态”。
还有配乐的坂本龙一,2023年因为癌症去世,当时音乐部分还没做完。
麦浚龙只能自己接手补制,又拖慢了进度。
加上疫情影响,后期制作一再中断,2000个CG镜头磨了好几年,原本定好的计划全被打乱。
从2015年到2025年,8年时间里,资方都熬不住了。
其中一家叫耳东影业的公司,因为违规募集资金,老板失联,彻底退出了项目。
等到电影终于拍完,早就没了当初筹备时的“天时地利”。
叙事难懂,档期错配
制作过程一波三折,本以为上映后能靠内容翻盘。
没想到《风林火山》的故事本身,反而成了另一个“坑”。
很多观众进了影院,开场半小时还没搞明白谁是好人谁是坏人。
电影里有三股势力:贩毒集团(旧秩序)、杀手(新秩序)、警察。
还有家族内部的夺嫡、黑警的仇恨、杀手的宿命,人物关系像一团乱麻。
有人说能看出“风林火山”的军事思想,觉得是“高端权谋”。
但更多人看得一头雾水,吐槽“故事里没提《孙子兵法》,却把叙事搞得比兵法还复杂”。
其实问题出在“体量”上。
金城武之前接受采访时就说过,第一次看剧本就觉得“拍不完”,因为“每个角色都是主角”。
据说麦浚龙为每个角色都写了详细的人物小传,原本剪出了一个6小时的版本,能把故事讲完整。
但公映时只能压缩到常规电影时长,很多情节和人物动机被删掉,留下的空白得靠观众自己猜。
比如梁家辉饰演的警察,妻子被精神病人残害,凶手没受惩罚,这段经历让他的道德观崩塌。
但电影里只提了几句,观众根本没法理解他的行为逻辑。
高圆圆饰演的药剂师,能影响别人的心理,后半段有点癫狂。
可她的动机也没说清楚,让人摸不着头脑。
除了叙事,档期选择也错得离谱。
国庆档的观众大多是全家出动,或者情侣约会,想看的是轻松、热闹的片子。
比如动画、主旋律、爆米花大片。
可《风林火山》是黑色犯罪题材,色调全是黑灰白,氛围冷峻压抑。
还满是权力斗争和生死较量,跟国庆档的“合家欢”气质完全不搭。
有观众说“看完心里堵得慌,还不如带孩子去看《猪猪侠》”。
更要命的是宣发还特别“低调”。
明明有那么多明星,却没办盛大的首映礼,没搞全国路演,也没在短视频平台做热点。
演员们几乎没参与宣传,只能靠零星的物料维持热度。
国庆档竞争那么激烈,《志愿军3》《刺杀小说家2》这些片子天天上热搜,《风林火山》很快就被淹没了。
上映没几天,排片占比从一开始的两位数跌到3.6%,单日票房从几千万掉到不足400万。
最后猫眼预测总票房也只有九千多万,连成本的零头都不够。
口碑也彻底崩盘。
豆瓣开分及格上下,在同档期真人电影里垫底,小红书、豆瓣上全是“装”“失望”“看不懂”的评论。
有影评人骂麦浚龙“没有王家卫的命,却得了王家卫的病”。
说他把简单故事讲得晦涩,只顾着搞美学,忘了电影得让观众看明白。
还有观众直接中途退场,说“不如重看一遍《无间道》,至少知道在讲什么”。
人才断层,情怀失效
《风林火山》的失败,不只是一部电影的问题,更像一面镜子,照出了当下港片的困境。
很多人发现,这部电影的演员阵容,跟23年前的《无间道》几乎没差多少。
还是刘德华、梁朝伟、梁家辉这些人。23年过去,港片里还是这批“老人”,没有新演员冒出来。
王晶说“港片现在是老头蹲完老头蹲”。
陈百祥更直接,说“给我4亿能拍40部,没必要在一部片子上耗8年”。
文隽则建议麦浚龙“报班重学写剧本”。
这些批评虽然尖锐,却点出了港片的痛点:人才断层太严重。
这些年港片一直在吃“老本”,类型也特别单一,翻来覆去都是警匪、犯罪片。
2019年《扫毒2》能破10亿,2021年《拆弹专家2》也卖得不错。
可从2023年开始,《扫毒3》投资3亿,票房却没到3亿。
古天乐主演的《九龙城寨之围城》虽然拿了6.85亿,但《恶行之外》《临时决斗》全赔了。
观众早就看腻了“警察抓毒贩”“兄弟反目”的套路,可港片还是没跳出这个圈子。
麦浚龙原本想靠《风林火山》突破一下,搞新的美学风格,探索复杂的人物群像。
可他太执着于“艺术野心”,忘了市场和观众的需求。
他觉得“搭建的世界比讲好故事更重要”,可电影终究是给观众看的。
光有美学没有完整的故事,再豪华的阵容、再贵的实景,也留不住人。
更可怕的是,港片的“情怀”也不管用了。
以前提到港片,大家会想到《英雄本色》《无间道》,愿意为了这份情怀买单。
可现在越来越多的观众发现,港片只是在重复过去,没有新东西。
《风林火山》号称“华语影史罕见阵容”,想靠明星情怀吸引观众。
可最后证明,情怀不能当饭吃,观众要看的是好故事、好制作,不是一堆明星凑在一起摆样子。
现在再看港片,既没有新人接棒,也没有类型创新,只能靠高投资、全明星撑场面。
可一旦失手,就是巨额亏损。《风林火山》亏损超过4亿,可能会成为业内的反面教材。
提醒大家“高投资+全明星≠成功”。
如果港片还不解决人才断层、类型固化的问题。
只想着“靠情怀圈钱”,未来可能会有更多“风林火山”式的失败。
最后再问一句:《风林火山》是神作还是败笔?
从艺术追求上,它或许有自己的想法,但从市场和观众的角度,它无疑是一部失败的作品。
而它的失败,更该让港片行业好好反思:
到底该怎么拍电影,才能真正留住观众配资论坛网,而不是消耗大家的期待。
发布于:重庆市博星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